COPU会议纪要丨2024.09.10
9月10日 陆主席主持召开COPU例会。
先传达一则信息(9月5日讯):
美国橡树林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德国的初创公司合作,研制“超级计算机+量子加速器”的混合计算,专称世界超级计算的革命性突破。
橡树林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号称目前世界第一超算,其运算速度为200亿亿次/秒,浮点峰值运算速度FLOPS),量子加速器目前还不是量子全功能计算机,(由于量子位缺位、量子纠缠技术复杂之故),但它能在常温下运行,行使加速特定硬件任务(如模拟优化,密码处理等),可作为超级计算的有力助手(以实行超算与量子经典的混合计算)。
该“超级计算机+量子加速器”的混合计算目前已走出实际应用的第一步:分子模拟科学研究,药物开发,优化与人工智能等。
今天会议讨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研制问题。
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研制犹如井喷,我们要与日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国内外研制AIOS分两类:一类是准AIOS(feature AIOS),以应用入手,在传统OS中加智能模块,另一类是全功能OS(All AIOS)从框架式内核入手,结合AI模型全面构建和研发AIOS。研制单位也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界,另一类是学术界,在企业界中也有桌面和手机等两个层次。
这次会议我们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陈渝老师介绍国内外研制AIOS的情况,还请电子系汪玉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颜深根老师介绍他们研制情况;这次讨论会,我们邀请正在研制的十几家单位的代表参加讨论(学术界2为代表、企业界9位代表),今天先做简短的一般性讨论,以后还要深入研究讨论(包括如何组织开发问题)。
另外简要地谈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目前 AI与OS的结合,有两种设计思路:①是在传统OS中加入AI应用模块②是叫全AIOS或All AIOS将是AI 模型与OS(包括内核、框架)全面融合创新。
关于LLMOS图片所示,属于准AIOS,或简易专用的,支持有限的9项主要应用,不是通用的OS。
我曾请陈渝评论,陈渝:陆主席,您的判断是对的,那个仅仅是示意图,在Kernel层面基本上是传统的OS。
下面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陈渝教授发言:
目前AI与OS的结合有两种思路方向:
1)产业界思路:OS for AI,从应用入手,自顶向下,形成AI实用+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框架结构+网络+传统操作系统,这种方式对传统OS和网络几乎没有改动,适会企业尽快进入AI应用领域,并逐步向下修改OS本身。从发展现状来看,AI应用的推广可能首先出现在以AI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领域,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同时在传统领域,如桌面、服务器也会巡视引入各种AI应用,而未来的工业/服务智能机器人将会把各种AI应用综合在一种硬件平台上。
2)学术界思路:AI for OS,从框架或内核入手,自底向上,把AI核型或深度学习模型直接引入OS内核和框架的构建研发中来,这种方式会对OS内核和框架产生较大的改变,有很多技术挑战,难度较大,需要在面向AI的计算理论和模型、AI加速硬件优化、编程语言、软件工程、系统架构、优化技术、软硬协同优化等多个层面形成突破。由于这方面难以迅速突破,所以基于全新革命性的自底向上的研究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产业落地周期长,一级企业难以采用这种方式。
无论哪种思路,都会向着一个趋势发展,即AI应用的强大需求,会进一步推动面向AI加速的芯片、网联、计算基础设施等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各种系统软件支撑、编程与SDK接口、服务框架的发展。从而推动计算机领域新的一个跳跃式发展。
请清华大学电子系颜深根教授介绍研制AIOS的情况:
大模型带来的变化:1)任务负载的变化。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消耗更多。2)人工智能能力的变化,从识别到理解+生成。理解了之后,可以给出下一步的操作,可以转化成具体的指令。
对操作系统的影响:1)对应第一点,OS for AI,为了应对AI的负载,需要在OS层面做一些改变,比如计算效率要更高,支持更高带宽的存储。从以CPU为中心到以协处理器为中心。2)对应第二点,AI for OS,通过AI的能力,增强OS本来的一些功能。比如OS人机交互界面的更新,从触摸屏升级到语音、图像交互。OS自带文件检索功能,OS运行日志的自动整理等。
目前大模型+OS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1)云侧系统太过复杂,尤其在中国,底层芯片种类非常多,如何兼容各种不同的芯片。如何稳定的运行。尤其是国产芯片性能比不过英伟达的芯片,需要更大的并行规模,带来了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双重挑战。2)在端侧目前大模型运行有三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算力,第二个是功耗,第三个是存储空间。算力和功耗目前主要是通过芯片工艺改进、针对性的芯片设计、计算指令优化来解决。存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储带宽,这个目前有存内计算、近存计算等思路。存储的第二个方面是存储容量,更大容量的存储导致成本上升,这个目前没有太好的解法。
关于AI+OS的建议:个人感觉AI+OS在云侧目前投入已经很多了,主要是端侧目前投入还比较少,希望能够有一个机制,把端侧相关的应用公司、系统公司、芯片公司拉到一起,大家商量怎么样统一接口,从试点开始,逐步增加AI+OS的应用,通过应用带动系统发展。
COPU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钟:谈到 AIOS, 我建议更多关注苹果公司 Apple-16, iOS,因为苹果公司是一个从硬件芯片到整机到软件全链条的生态。特别是其对结合大模型能力集成的理解具有标杆性,并且能够根据AI需要将芯片功能模块级、操作系统级和应用级完整设计和集成。9月10日iPhone16正式发布,苹果公司推出产品级的设计成熟而稳定,甚至比微软更具有全球前沿性和引领性。
统信软件产品经理顾雨婷介绍:统信软件正在将AI能力变成操作系统的基础服务之一:1)在人机交互方面,统信软件推出的UOS AI智能助手通过全新升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智能搜索、推荐系统、自动化办公助手等个性化服务;2)在应用生态方面,60余款应用已接入UOS AI生态,通过本地/在线模型,向各应用提供AI能力支持;3)在开发赋能方面,统信软件打造的UOSAIAPI是国内首个系统级AI应用开发框架,为AI应用开发提供系统级AI接口,赋能生态伙伴应用开发。
开源鸿蒙PMC主席任革林谈到:鸿蒙操作系统原生支持端侧 AI,包括支持 AI基础能力和利用 AI自主改造的能力。AI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对 AI硬件的管理、内置 AI开发框架和AI推理模型等,方便用户程序高效利用系统的 AI资源。操作系统利用AI自主改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预置的 AI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前操作系统智能化水平。譬如通过周边环境感知、运行上下文感知等 AI技术让系统资源的管理更加高效;通过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用户操作习惯学习等AI能力,让交互操作个性化、更自然;通过 AI能力将传统 UI控件改造为智能 UI 控件,支持智能抠图、图像分割、图像理解、文字提取、文本朗读和智能纠错等;通过AI对分布式能力进行改造,提供智能搜索和智能协同等体验。
中兴通讯技术规划部标准规划总工高峰表示:算力基础设施是AIOS的一个重要考虑方向,通过OS实现算力+网络+存储资源的分配、调度和优化,为AI提供基础服务能力
OPPO技术总监罗升阳谈了几点:1)大模型的端侧部署问题,一是功耗,二是内存带宽,三个计算生态。2)功耗问题:当前的旗舰平台手机运行7B模型需要的功耗还比较大,功耗和玩重度游戏差不多,会有发热发烫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3)内存带宽问题:一个7B模型,经过量化压缩之后,大概还占4GB左右的内存。由于大模型自回归推理的特点,导致每输出一个token都需要加载一遍参数到NPU计算。以20 tokens/秒的推理速度计算,需要80GB/秒的内存带宽。这对移动平台的芯片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4)计算生态问题:当前移动芯片平台主要有高通和mtk两个大玩家,但是他们都是各玩各的,导致手机厂商开发商在部署模型时,面临碎片化问题。需要有一套统一的计算生态API,它既是统一的,又像CUDA一样强大。
麒麟软件副总李震宁介绍到:当前,国外一些大模型热度减退,用户更加关注新技术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人工智能的客户场景在哪里成为行业关注点。麒麟软件是国内自主创新领域应用量最大,应用程度最深的国产操作系统。针对政务和关基行业的用户需求。推出的AIPCOS从几个层面去帮助用户提升效率,拥抱AI未来:1)与传统桌面操作系统相比,融入了“AI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模型和硬件、应用和模型的双重解耦。2)针对办公和行业应用场景,让AI和办公场景更深结合,实现智能搜索、AI助手、记忆地图等增值功能。3)对于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用户可以自由切换到本地大模型,摆脱网络依赖。
COPU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章文嵩表示:关于LLM OS,从设计理念来看,应该保存每个模块的简单高效,不要把什么东西往内核里装。我们过去为了高性能更多地把内核的功能往用户态搬,网络有DPDK,存储有SPDK,例如DPDK版本的LVS在高性能网卡上性能大幅高于内核版本的LVS,我们很多分布式存储系统用SPDK越过内核直接管理存储设备。LLM应该是用户态的服务,为所有应用程序共享,它是OS的一部分。
有两个建议:1)大家共建LLM服务的API标准,这样不同的手机上APP不用适配各家的LLM服务,让整个生态更有效率。2)针对ARM+NPU开源共建一套类似CUDA的计算框架,可以基于AMD的ROCM开源框架来做,若华为把CANN开源出来,一起做面向ARM+NPU的开源计算框架。
COPU常务副秘书长谭中意认为: 一方面在IDC的服务器集群内,如何支持大模型的高效训练; 一方面在端侧,如何支持大模型的高效推理。两个方面的迭代,方向不同,要求不同,都应该是AIOS的范围。
陆主席小结说:
①有能力的企业研发AIOS是否考虑两条线:一是以立用入手,二是对OS(向内核、框架到全部)以AI进行全面创新。②对应用入手的AIOS,从应用场景需求出发,联合制定应用规范,供国内研发单位研发采用。
请大家考虑。
参会人员:陆首群、陈钟、章文嵩、罗升阳、李震宁、宋可为、武力、张侃、陈渝、颜深根、顾雨婷、任革林、齐宝玮、高峰、谭中意、荆琦、安泱、鞠东颖,陈伟(线上)、刘楠(线上)、韩宪平(线上)、Anna.AI(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