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通讯

COPU会议纪要丨2025.03.25

2025-03-27 10:15:35 55

图片关键词

325日陆主席主持召开COPU例会。

一、首先谈几点发展人工智能(AI)的意见:

DeepSeek正在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格局;

在当前全球AI白热化竞争中,DeepSeek的发展不能停下来;

当前DeepSeekGPTGrok-3LlamasGemini等都是生成式语言大模型AI都是属于ANI(弱人工智能);

不能让语言描述代表世界的真相;

语言大模型掌握的知识有限;

语言大模型(包括DeepSeek在内生成很多像幻觉那样的负面缺陷,将削弱其在严肃场景中的实用性;

DeepSeek当前发展的严重任务是要解决纠编转轨问题,直指通用人工智能,欲达通用人工智能主要解决过渡阶段问题;

过渡阶段可称为准通用人工智能,即:(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大模型→世界模型→(通用人工智能);

⑨通用人工智能正处于AI的智能是否可能超越人类的十字路口,此时关乎对人类的安全挑战(甚至关乎对人类在地球上能否生存的挑战),因此在研发通用人工智能时必须考虑保障人类安全的预防措施。


二、会上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梁文锋团队首创的人工智能DeepSeek?”

如何正确看待梁文锋团队首创的人工智能DeepSeek?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名誉主席 陆首群 

2025.03.19

中国的梁文锋团队于今年2月底3月初先后发布DeepSeek-v3-R1大模型,震憾硅谷,震憾世界!

DeepSeek获得最大的成功是梁文锋团队以创新的姿态开发出一条“低投资低成本有限资源,高效率,高性价比(产出)”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径。

DeepSeek的影响面如何?

*中国人工智能代表作DeepSeek正在改变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

*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开辟了康庄大道

*否定美西方以“巨额投资高成本海量资源,低效率,低性价比(产出)”发展人工智能的老路,打击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称霸的野心!

梁文锋团队可称是一群奇才或天才,实现了“国运式”的创新,并不为过!

问题是,DeepSeek有无负面影响?要不要继续发展?

回答是:

DeepSeek作为生成式语言大模型也存在负面影响,有待解决,而负面影响不除,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DeepSeek的推广使用;

DeepSeek在当前全球白热化竞争中研发工作不能停下来,停顿就意味着落后,还需勇攀高峰继续发展。

DeepSeek突出的问题或负面影响是什么?

它搭上了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的便车,机遇与挑战并存,最大的挑战它是带着语言模型的局限和偏向以及因此生成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人工智大模型,达不到如真正的人工智能消除固有缺陷发展的水平,现在它与GPT大模型一样在发展中存在纠偏转轨问题,梁文锋与奥特曼都提出,要转向真正并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长期任务。由于DeepSeek占优的算法+开源,它在实现纠偏转轨任务时,比之GPT或许将后发先至!因为DeepSeek也是一款生成式语言大模型,它也存在产生幻觉这类负面影响的问题,问题是幻觉这类负面影响严重性如何?现在能否识别?如何根治?

着这些问题,在IBM专家帮助下,直接DeepSeek提出咨询并获其回答“DeepSeek产生的幻觉将削弱其在严肃场景中的实用性”。

所谓严肃场景也就是重大的关键的应用场景,将可能影响到DeepSeek在此地不能使用的问题!

“目前DeepSeek尚不能完全识别幻觉,只能设法减少幻觉的生成率,尚不能根治”。

DeepSeek也提出未来解决识别及根除幻觉的研究方向,但比较笼统。

还有梁文锋曾强调开源在DeepSeek中发挥的重大作用,①他们创造了发展开源的新模式:DeepSeek模型的C端接入(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用户)是开源免费的,而B端接入(主要是大客户)体现了开源的商业模式,是要收费的。(DeepSeek模型成本利润率高达545%,该开源模型是盈利的,对比OpenAI的闭源模型,去年反而亏损50亿美元,据美方人士讲如果不限制DeepSeek在美国使用,OpenAI的GPT根本没有人用)

②在IT时代,传统开源是开放源代码,到AI时代,要求增加开源的透明度,OSl为此修改了开源的定义,要求提供训练数据的详细信息,完整构建和运行AI的代码,以及训练时的设置和权重,即开放参数权重,以至开放数据集,实行全程开源。但我们观察DeepSeek并不是全程开源的,联系到辛顿大师最近的讲话,他认为在实现开源过程中,不要将权重的环节开源,以防被坏人利用干坏事,因此对于是否全程开源还有待商榷。

为防止习惯上使用排行榜(以产出性能为基准)有人借故打压DeepSeek,辛顿建议采用性价比为基准作排行榜更为合理(其实如以产出性能作对比基准也正如有人所言可采用接近的对等性能”的提法)。

关于DeepSeek的继续发展,还需研发面向AI的密码学,采取冯登国院士的建议颠覆性突破基于AI技术抗量子密码。

附件:

1)为什么我认为梁文锋或奥特曼对各自的生成式语言大模型(LLM)的纠偏转轨任务直指通用人工智能(AGl)?因为:

①这是他们二人分别提出的任务;

②从LLM发展到AGI中间还要跨越很多过渡阶段,目前国内不止这两家也已开展对过渡阶段的研发工作(如今天北京报载中关村正在创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国内研发AIagents的世界模型也在探索之中,等等);

AGI是一个具有高度自主系统的AIAGl作为当前全球AI的发展方向,这在全球都是有共识的。。

④所谓AGI的定义至今还不够清晰明朗,其原因是AGl正处于AI的智能是否超越人类的十字路口。一旦AI智能超越人类,可能构成对人类安全的威胁(甚至对人类在地球上能否生存的威胁),在这一时刻来到之前人类的核心责任是要研发对人类安全乃至生存的预防、保障措施,这也是AGI必须要解决的主要任务,自然会影响到AGI定义的更正确全面的阐述。

⑤由于DeepSeek具有算法优势,加上开源助力,在实现纠偏转轨任务时,比之GPT或许将后发先至!

2)在今天(323日)《今日头条》上发表梁文锋有关DeepSeek发展问题的谈话,他说:

*DeepSeek是全开源的

*他重视研发通用人工智能(AGl

在《今日头条》中谈到:AIANI+AGI的集合

所谓ANI是弱人工智能,包括ChatGPTDeepSeek在内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是ANI,而AGI是强人工智能,而不能被语言描述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由此看来,我早先提出的DeepSeek正在瞄准AGI进行纠偏转轨的研发,是能找到共鸣的!

三、下面刊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所长、北京开芯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回答COPU有关RISC-V的提问

有关RISC-V的Q&A

Q1: RISC-V的开发工作何时可基本完成,向全球市场发布第一个版本?

A1: 

这个问题对于RISC-V的定义可能存在误解,问题中把RISC-V”指代为RISC-V处理器芯片。所以在这里,会把RISC-VRISC-V处理器芯片的区别和具体情况都汇报一下。

RISC-V指的是一款精简指令集架构,可以类比为英特尔公司的x86架构(x86处理器芯片多用于电脑)。RISC-V指令集架构,是一种标准规范,定义了处理器如何处理数据的规则。您可以将RISC-V视为一本手册,它描述了处理器的基本操作和行为方式,而非具体的处理器源代码实现。第一个版本的RISC-V,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 教授与 Krste Asanovic 教授研究团队开发,已经于2011年发布。之后几年,RISC-V也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扩展,以增强其功能和适用性。目前,仍有近百个工作组在不断扩展指令集标准,比如针对安全、人工智能等。

其次,世界上第一款RISC-V 处理器芯片设计叫做Rocket Chip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 2014 发布的。第一款流片成功的商用 RISC-V 处理器,则是 SiFive Freedom 系列(2016年)SiFive 是由伯克利 RISC-V 团队的核心成员创办的公司

Q2: RISC-V发行版在发布前是否要经过标准化审查?如何协同国际和各国的标准化审查?经各国标准化审查后是否会发行不同的版本?

A2:

RISC-V 指令集标准在发布前需要经过 RISC-V International RISC-V国际基金会)的标准化审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兼容性。

RISC-V国际基金会标准化流程:

·初始(Inception):RISC-V 社区中的某个人(个人或委员会)提出了规范或扩展的新想法

·制定计划(Plan):制定时间表,计划好需要哪些资源,并设置规则来指导流程

·发展(Develop):RISC-V 成员积极创建和改进规范

·冻结(Freeze):此阶段不允许进行重大更改,规范准备好供公众审查

·公众审查和批准就绪(Public Review & Ratification-Ready):允许每个人(无论是否为 RISC-V 成员)提供反馈和建议

·最后阶段:批准(Ratified):一旦获得批准,该规范将RISC-V国际基金会发布,成为官方标准,并可供全世界使用

标准化流程并非由国家机构主导,而是由RISC-V International 国际基金会主导,但成员包括全球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单位是一个全球协作的过程,其中将会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并且过程是开放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和审查,确保标准的广泛接受性和公平性

RISC-V国际基金会发布的核心指令集(如 RV32IRV64I)是标准化的、全球统一的,所有实现都必须遵循这些核心标准以确保兼容性。与此同时,RISC-V 允许用户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扩展(这些扩展也是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的,如向量扩展、浮点扩展等)以及自定义指令集扩展,所以可能存在差异化版本。这些版本在核心指令集上是兼容的,但在功能和性能上可能有所差异。

Q3: RISC-V的发行版是全球统一的版本?还是各国不同的版本(而在各国不同版本中还有全球统一的部分)?

A3: 

RISC-V的核心指令集和标准化拓展是全球统一的,但在具体实现和扩展上可以存在区域化或定制化的差异(详细解释见A2)。不存在官方意义上的“各国”版本。只可能存在各团队(无关国家)因需求不同,产生在【可选标准化扩展】、【自定义扩展】上的不同。

这种模式与通信领域类似。例如,5G标准规范由3GPP组织负责制定,并非由某一家公司私有化控制,而是开放给全球企业基于标准开发各自的产品,并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竞争。

同样,RISC-V指令集的标准由RISC-V国际基金会制定。基于这一标准,全球各国的企业都可以开发自己的RISC-V产品。例如,美国的SiFive公司的RISC-V产品、国内阿里平头哥的玄铁RISC-V处理器、以及中科院与开芯院在开发的香山处理器。这种开放性和全球协作的模式,使得RISC-V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多样化发展。

Q4: 作为RISC-V的开发厂商是否是基金会的推广会员?他们对RISC-V的开发(再版)、发行、维护、生态、授权等负有什么责任?有无统一行动的规定?(或有无集中统一发令的规定?)

A4: 

RISC-V国际基金会是一个开放性组织,RISC-V的开发厂商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加入成为基金会的会员。会员分为不同级别(高级会员战略会员、社区会员),不同级别享有不同的权益和责任(如进入董事会、指导委员会、使用商标、演讲者邀请等)

开发厂商RISC-V 的开发(再版)、发行、维护、生态、授权的核心责任:遵循 RISC-V 国际基金会定义的核心指令集(如 RV32IRV64I)以确保兼容性。

RISC-V 国际基金会不会强制要求会员厂商采取统一行动或发号施令,而是通过发布和维护RISC-V标准、提供兼容性认证等方式,协调各方,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Q5: 是否研究制定了RISC-V防止分散无序的管理秩序?

A5:

RISC-V国际基金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机制和策略,以防止 RISC-V 生态系统的分散和无序发展。这些机制旨在确保 RISC-V 的标准化、兼容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保留其开放和灵活的特性。具体为:

(1)核心指令集和标准化拓展的统一:RISC-V国际基金会定义并维护 RISC-V 的核心指令集和一系列可选扩展,并且核心指令集是冻结的,不允许随意修改,确保所有实现的基础兼容性

(2)开放治理:任何会员都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审查,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3)商标使用和兼容性测试:只有高级会员和战略会员才能将 RISC-V 商标用于商业产品,同时还需通过国际基金会的兼容性测试,以及签署RISC-V 架构兼容性自我认证文件,以确保RISC-V架构使用的秩序性和稳定性

(4)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平衡和统一:RISC-V 国际基金会的董事会和指导委员会成员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确保区域化发展的同时,也确保生态系统的统一

四、本次会上讨论613-14日《第二十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的筹备工作

参会人员:陆首群、章文嵩、陈道清、安泱、袁怿、张侃、段少婷、谭中意、王珊、宋可为、刘巍巍、鞠东颖、刘澎(线上)、陈钟(线上)、陈伟(线上)、宁固(线上)、王劲男(线上)、胡宇(线上)、Anna.AI(线上)、韩宪平(线上)。

图片关键词



首页
秘书处
开源通讯
开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