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U会议纪要2023.05.30
5月30日陆主席主持召开COPU例会。
他说,他昨天看到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报告》,以及吴朝晖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发出的关于坚持开源协作的四点倡议,呼吁我国学术界与产业界加强研发合作通过开源形成繁荣的大模型产业生态,并指出具身智能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形态。
陆主席指出,科技部的报告与吴院士的倡议,在评议GPT(含ChatGPT)和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时,与COPU在3~4年前对GPT(ChatGPT)的点评和对基于知识工程的人工智能发展的评论是十分相似的,当然也有几点尚有不同意见需进行商榷。
自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已成为中外IT界的一个热词。其实早在4年前,从自然语言处理进入大规模语义网络知识图谱研究,“大模型”已提到研究的日程上来了!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是IBM“沃森健康”(Watson Health),陆主席说,很早我就对IBM Watson人工智能医疗研究(2011~2017)感兴趣,我与Watson的骨干人员讨论其研究历程,他们从深度学习(弱人工智能)出发试图建立认知智能(强人工智能)平台,但他们失败了!他们在这个时期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贡献是提出“大模型”和“具身(embodiment)”的概念和思路。科技部谈到:具身智能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形态。而ChatGPT表现出很强的人机对话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对于这个结论是存在疑义的!ChatGPT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出发,期望推出认知智能平台,其最大的阻力机器缺乏知识逻辑推理机制,具身智能也不能培育这种机制;应该说,在大模型背景下(语义参数增大到足够大的情况下,如达150~200万亿参量)。
依据统计数学形成近似于(或逐步接近于)推理能力,从而为近似实现认知智能创造条件。
什么是具身智能?
早年IBM提出这个概念时还是比较粗糙的!即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医学科学家要与临床医生结合,将其专业理论与医疗实践结合。他们试行的结果发现:具身智能效果在美国医院实施较差,在亚洲(如泰国)医院实施较好。
目前科技部提出的具身智能已有改进(但仍需检验),他们的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科学家理论)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实践经验)以更自然、更智能方式与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
吴院士特别推崇“脑机接口”的人工智能的研发,这也是COPU正在大量做的工作。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还处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从2018年开始我们曾鼓励打破机器学习黑盒子以实现可解释性人工智能(以便跨进强人工智能领域),可是由于设计的研发程序尚有不确定性,采用的人工估算具有不精确性,最终获取的算法也较为粗略,这件工作尚在不断完善中,GPT4及ChatGPT的崛起,在向强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谁能拔得头筹?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会人员:陆首群、梁志辉、谭中意、张侃、杨丽蕴、荆琦、耿航、陈伟(线上)、安泱(线上)、唐小引(线上)、鞠东颖(线上)